7月26日上午鼎冠策略资
承载着和平、友谊与梦想的
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
(以下简称“成都世运会”)
火炬“竹梦”
在万众瞩目中抵达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火炬传递第二站活动
于金沙遗址博物馆
南大门音乐广场举行
作为世运会历史上
首次火炬传递的重要一站
本站以“璀璨金沙”为主题
迎接“竹梦”火炬
让象征现代体育精神的火炬光辉
与古蜀文明的文化图腾交相辉映
向世界生动传递中华文明
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的密码鼎冠策略资
绽放出新时代
坚定文化自信的璀璨光芒
当天,金沙遗址博物馆南大门音乐广场被打造成沉浸式艺术展演场景,结合音乐剧《金沙》艺术元素与金沙文化元素,呈现出文化遗产与现代艺术的沉浸交融。金沙遗址博物馆站的15名火炬手来自体育、文化、科技、教育、公益等多个领域,既有奥运冠军、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也有基层工作者和学生,以全民参与的方式生动呈现着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的成都篇章。
本站首棒火炬手、奥运体操冠军邹敬园以矫健身姿开启传递;第二棒火炬手李子柒作为中国现象级短视频创作者,其展示非遗技艺的视频作品享誉海内外;第三棒火炬手吴伟仁院士,作为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用科技之光点亮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火炬手罗春平、吴昊、岳付飞等基层工作者,则用平凡岗位上的奉献,传递奋斗力量;第九棒火炬手是一名年仅17岁的中学生陈科,他曾因病历经多次手术,但他始终以乐观心态面对病痛,品学兼优,被评为“全国新时代好少年”。
传递过程中,火炬手们途经太阳神鸟广场、金沙鹿苑、陈列馆等标志性区域,全程约1公里。沿途观众挥舞国旗、欢呼助威,现场气氛热烈而庄重。末棒火炬手、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管部副部长郭汉中高举火炬返回原点,这不仅标志着金沙遗址博物馆站火炬传递圆满结束,更代表着三星堆与金沙遗址,对古蜀文明传承脉络的生动呼应。
成都外揽山水之幽、内得人文之胜,历经2300多年城址未变、城名未改,自古就是中外交流的枢纽,是西南丝绸之路上的明珠,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发展最大的财富。金沙遗址博物馆是中国进入21世纪后第一个重大考古发现,也是四川继三星堆之后又一个重大考古发现,被评选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与三星堆遗址共同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出土的“太阳神鸟”金饰,被确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和成都城市形象标识的主体图案。
火炬传递点燃蓉城激情
成都世运会正敞开怀抱
迎接全世界朋友的到来
接下来
直击火炬传递第二站
金沙遗址博物馆精彩现场
邹敬园
东京奥运会、巴黎奥运会
体操男子双杠金牌得主
两届奥运会体操双杠冠军、川籍运动员邹敬园是世运会火炬手,也是成都世运会志愿者宣传大使。在第二站金沙遗址火炬传递现场鼎冠策略资,邹敬园担任该站的首棒火炬手。
谈及对成都世运会的期望,邹敬园说道:“希望大家能开心地比赛,更多的是传递友谊。希望各位选手能赛出自己的水平,观众们也能体验到运动带来的激情。”
李子柒
全国青联委员、中国现象级短视频创作者
火炬传递第二站,李子柒作为火炬手之一活力亮相。作为国际知名博主,李子柒长期践行“让非遗融入日常生活”的理念,此次执炬,将进一步串联传统文化与体育精神。李子柒的出场,也让这场盛会增添了一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温柔力量。
李子柒参与火炬传递活动,正呼应了成都着力构建全球传播体系、实施全球品牌推广计划的战略方向,也为世运会注入更多具有国际辨识度的文化元素。
吴伟仁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深空探测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
四川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担任了金沙遗址站的火炬手之一。他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自己第一次回到家乡参加火炬接力,他觉得成都能连续两次举办世界级运动会,非常了不起,自己作为火炬传递参与者也很高兴。
在金沙遗址传递成都世运会火炬,有何感受?吴伟仁告诉记者,金沙遗址作为四川具有代表性的古文明遗迹,与航天科技同样承载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在这样一个历史与科技交汇的地方传递火炬,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文化融合。祝愿成都世运会能够举办成功,希望成都能从四川走向世界,走向全球。成都,加油。”他说。
陈科
成都树德中学残疾人学生
获评“全国新时代好少年”称号
今年16岁的成都树德中学高中生陈科,是本次成都世运会火炬手中最年轻的一位。6岁时,陈科不幸被查出患有滑膜肉瘤,术后还患上了糖尿病,并引发双目白内障。在长达五年多的时间里他反复进出医院,承受了大多数同龄人没有承受过的痛苦。但陈科展现出了超乎年龄的坚强与乐观。
陈科告诉记者,“我代表的不仅是我们学校,更代表了成都市千千万万的中学生。所以我想借这次机会,好好展现当代中学生的蓬勃与朝气,也让大家看看青少年身上的责任与担当。”
孙杰
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修复文物近2000件
7月26日上午,在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火炬传递的金沙点位现场,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主任孙杰将手中火炬传递给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管部副部长郭汉中的时候,两人很有默契地暂停脚步,共同指向火炬上的一个位置——那枚“4500年前的指纹”。
指纹图案来自宝墩遗址出土的一块陶片,很可能是当年某个古蜀先民在制作陶器时,无意间用力按压了还未干透的黏土,留下了这枚指纹。它从此被火烙印、被土掩埋,穿过几千年光阴,直至今日“参加”了这场世运会。
孙杰说,如果没有文物修复者的细心与慧眼,这枚指纹的神奇之旅便不会实现。“之前参加火炬手培训的时候,我得知火炬交接的时候可以适当设计一些个性动作,就和我的下一棒郭汉中老师商量了一下,决定借此机会让观众们更加留意到这个非常特别的设计。”她说。
郭汉中
三星堆博物馆文物保管部副部长
专注考古文物修复事业40年
郭汉中对本次火炬传递活动也十分感慨:“从三星堆到金沙,大量的青铜器物都与祭祀相关,许多器物被火焚烧过。太阳、火种、天地、动物……人的生存跟着环境和气候的变化走,有阳光、植被和水源,就有古人的家园。”
在四十年的文物修复生涯中,在他手中重获新生的几千件文物中,郭汉中看到的既有文化与记忆的传承,更有丰富多元的想象。“其实不论是文物修复还是体育运动,蕴含的内在精神都是相通的——全力以赴、想方设法、精益求精。”
以一馆,见一城
成都文化的魅力
通过金沙遗址博物馆让世界看见
拥有独特自然之美
多彩人文之韵的成都
吸引全球旅客纷至沓来
2025年1-6月
全市接待游客超1.6亿人次
其中接待入境游客98.4万人次
增长51.5%鼎冠策略资
通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